什么是沉默成本谬误|穿着磨脚的鞋谈场不分手的恋爱?办健身卡让自己自律是无效的?

什么是沉默成本谬误?你是否穿着磨脚的鞋不舍得扔掉?看到不好看的电影还是硬着头皮看完后再抱怨?在一段不健康的感情里不断拉扯,做不到一刀两断?你已经陷入了沉默成本谬误当中。想要靠健身卡,来督促自己去健身,结果只维持了 3 个月?你太看得起沉默成本谬误了,因为成本也会贬值!

什么是沉默成本?

要想了解沉默成本谬误,应该先了解什么是沉默成本(Sunk Cost),它指的是那些你花出去并且不能回收的成本。比如修理汽车的费用、买饭的钱、买日常用品的钱、房租等等。这种成本不一定只限于实际的金钱,也可以包括像是时间和为某件事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。例如说:你努力工作的半年时间、你为学习某专业所花费的时间。这些都无法被收回以及被改变。

以理性的角度建议,在做决策时,不应该把沉默成本纳入你做考量的标准或参考。因为你已经无法为此做出改变。所以当你在决策中考虑沉默成本你就陷入了👇👇

什么是沉默成本谬误

沉默成本谬误(Sunk Cost Fallacy)是一种决策错误,指的是在做决策时把沉默成本也计算在你的考量范围内。以理性的角度,人们不该犯下这个错误,但其实我们并不理性。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不能陷入这种谬误之中,捉着过去的投入不放,但往往过不去心里那道坎。

图1:什么是沉默成本谬误和沉默成本
图1:什么是沉默成本和沉默成本谬误

例子 1:不合脚的鞋

你花了 RM 500 买了一双很好看的鞋子。但是穿了一天才发现它并不舒适一直磨脚后跟。通常明天你可能还会继续穿这双鞋子,可能会持续个好多个明天。这一情况说明你不舍得 RM 500,即使它已经拿不回。以理性经济人来说,他可能半天内就会把鞋子换了买双新的吧!(我不知道……因为换做是我也舍不得。)

例子 2:下雨天是否出门看比赛

你花了 RM 100 定了票看比赛,结果比赛那天下了大雨,下雨天出门很麻烦而且还会堵车。选择就两个,去看或不去看。在你做决定时,不该觉得不去看会亏了 RM 100 的门票,而选择去看比赛。

例子 3:是否继续看电影

假设你又花了 RM 20 定了涨电影票,那天没下雨,你进去看了。但是看了半个小时,你觉得没意思。根本上其实你有两个选择,不看走人和继续看,但是大部分人都会硬着头皮看完了。因为觉得没看完好像就浪费了 RM 20 外加半个小时的观影时间,不把它看完好像过意不去。但其实在这种时候应该考虑剩余的 2 个小时可以为你带来别的价值吗?如果价值比你继续看电影来得高就该果断离开。

例子 4:是否等年终奖金

公司每年会给年终奖金,俗称花红(Bonus),虽然说“年终”,但有些公司是明年年头才会发放。决策:是要等拿了花红(明年2 月)才辞职还是 12 月就提离职?

心里第一想的就是:都兢兢业业干了一年没拿到花红就走也太不值了吧!

以理性分析来说,你工作的一年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力已经无法收回,不应做考虑。该考虑的是其他,比如:如果年头辞职是否找得到工作?临近新年是否会很忙?

小声说:大多数时候,心里就是看不开,工作一年拿不到花红就走了

例子 5:是否分手

相处了 5 年的情侣,双方都意识到现在关系存在问题,觉得应该分手,但是最后可能不了了之或者又复合了。这有很多层面造成如:情感依赖、社会压力、责任感等,当然也有可能是陷入沉默成本谬误。例如说共同经历了 5 年的回忆、时间、情感、金钱的投入。

因为对过去的种种投入感到不舍,导致不想轻易的放弃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一切,即使这段关系已经存在着种种问题。要想摆脱这种谬误,还是要回归理性,不去想以前的种种投入,把注意力放在未来的可能性,才决定要不要继续这一段关系。

为什么会陷入沉默成本谬误?

会陷入沉默成本谬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获得“获得效用 。获得效用是你买了产品或服务后获得的满足感。人们都不想白付出,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。比如你花 RM 8 买了一碗面,你吃了,成本和收益相互抵消。

以上 5 个例子,人们会觉得付出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,觉得不甘心。

我花了 RM 500 买的鞋子只穿一次会不会太浪费了。都花了 RM 100 了不去看好浪费啊。电影都看半个小时了,不如就继续看吧,没结局心里不甘心。我都努力了一年拿不到花红也太不值了吧!都一起经历了 5 年,没结果我不甘心。

另一种原因是,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的投入是错误的。如果只把这双鞋穿一次,不就表示我默认自己眼光不好,选错了鞋子?如果不看完电影,之前看预告片觉得超好看的自己好没眼光啊!复合了又分手,那么我不就承认我之前的复合是错的吗?

前景理论里的损失厌恶和禀赋效应都指出人们不愿意失去,失去带来的痛苦会是得到的双倍。比起失去不属于你的东西,属于你的,你更不想失去。以不合脚的鞋为例,其实也可以把它卖了可能会损失一点点钱,但也好过丢掉它。但是因为你买了,打上了属于你的标签会,放大你的损失,而不是可能的收益(卖鞋的钱)。所以即使磨脚,也不舍得卖掉。又比如说你为年终奖金打上属于你的标签,失去奖金会让你痛苦。

支付贬值——压倒沉默成本

支付贬值(Payment Depreciation)指的是沉默成本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。也就是说当你付了钱,时间久了,你也就把付出”看淡“了,然后渐渐遗忘了你的付出。你付出得越少,支付贬值的时间就会越短,表示你一下就会不那么”执着“于你的成本。相反,投入得越多,支付贬值会越长。

图2:什么是支付贬值
图2:什么是支付贬值

例子 1:磨脚的鞋

用 RM 500 买的磨脚鞋,你可能会穿个 1 个月,再把它送入冷宫,决定穿新鞋。如果是用 RM 20 买的磨脚鞋呢?可能 3 天不到就进冷宫了。

例子 2:健身卡

你为了监督自己,办了一年的健身卡,心里想着交了一大笔钱,我一定一个礼拜上健身房 n 次的!事实是,开始付年费的那段时间真的去得很勤,一个礼拜没 4 次也有 3 次,但是时间久了,3 个月,半年,你都不心疼你之前花出去的钱了,你可能一个月就去个四次或甚至说都不去了。

总结

沉默成本它指的是那些你花出去并且不能回收的成本。以理性角度,在做决策时不该考虑它,你一旦考虑它,你就陷入沉默成本谬误中,也就是在决策时把你过去的投入纳入考虑范围。会造成这种状况有很多种原因,比如损失厌恶、没有获得效用等等。当然人们不会一直陷入这种谬误里,因为支付贬值,你的投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忘,投入越少,”放下“得越快

以上几点情况来说:

  1. 做决策时保持客观、不受之前无法收回的投入所影响,而是考虑当下、未来的可能,做出判断。
  2. 由于支付贬值,也就是人们的”忘性“,要想花大钱投入以达到自我控制效果,比如健身、学习等,还是应该好好考虑,或者配合其他方法来加深管制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